山東財政:“十三五”時期山東財政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“十三五”時期,山東省各級財政部門深入貫徹財政部和山東省委、省政府信息化工作部署要求,不斷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應用步伐,為財政改革發展提供強力支撐,取得豐碩成果。
一、財政核心業務系統統建統管局面已經形成
一是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初步建成。按照財政部部署,山東省財政廳在市縣核心業務系統集中部署基礎上,2019年7月開始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省級大集中建設,梳理業務需求、完善基礎支撐、建設呼叫中心、推進軟件開發,2020年9月底,基礎信息管理、項目庫、預算編制相關模塊實現上線運行,省級預算單位基于新系統申報2021年預算;2021年1月1日,預算批復與變動、預算執行、會計核算、工資發放等模塊上線,為在全省全面推廣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。山東作為第二批實施省份,系統建設和部署應用與第一批實施省份基本實現了同步。二是已建大集中應用系統支撐保障效果良好。非稅收入收繳和財政票據管理系統基于互聯網采用全省大集中部署,涵蓋全省各級2.4萬多家非稅執收單位、3.6萬多家票據使用單位和35家商業銀行。非稅收繳和電子票據系統一體集成,實現繳費、開票、告知、查驗等環節信息同步、無縫鏈接?;菝裱a貼一本通管理系統由省、市兩級部署改由全部遷移省政務云大集中部署,保障全省各惠民補貼項目資金發放。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系統由財政部統一開發,在省級大集中部署。政府采購管理、資產管理等系統采用全省統一的軟件;即時通訊、電子郵件等系統在省級大集中部署。三是財政業務系統實現云端部署。按照應上盡上、分步實施的原則,省財政完成財政業務系統及網站的遷移上云工作。隨著財政業務系統遷移上云,財政業務應用系統的基礎支撐進一步夯實。
二、財政大數據建設應用不斷深入
各級財政部門加快推進數據資源整合,初步構建了上下貫通、左右連通、內外融通的財政大數據平臺。在省本級,省財政數據中心已匯聚稅務、人行、工商等部門數據97億條,開發分析主題116個,開通用戶732個,各級財政對平臺年訪問量超過14萬人次。開展數據分析攻堅行動,將重點行業、重點企業涉稅數據比對分析作為日常工作,及時將疑點數據推送市縣,發揮財政大數據在綜合治稅方面的效能。重點指導淄博、日照、臨朐等市縣開展財源保障大數據應用,培樹先進典型,以此帶動全省財政大數據應用的開展。做好財源保障分析,聚焦重點財源群體,開展全省納稅五百強、高新技術、高端裝備等企業專題分析,掌握產業結構和財源動態。在全國率先開發打造財政系統的“財政百科”,與辦公系統實現數據同步,收錄政策文件、政策解讀、名詞解釋等3.3萬條9000多萬字。在威海、濟南等市級通過共享省級數據資源,結合本地數據資源,初步建成市級數據中心,為進行本地個性化應用分析提供數據支持。泰安、淄博等市安裝應用財政百科,較好滿足財政工作需要。
三、財政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日益完善
一是不斷優化完善網絡基礎設施。在局域網建設方面,全省財政系統共建成178個。在廣域網建設方面,省、市、縣、鄉四級網絡全面貫通。山東各級財政專網全面融入山東省政務外網行政服務域,與預算單位、人民銀行、商業銀行、涉農補貼主管部門實現橫向聯網,為財政業務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撐。省市財政視頻會議系統加快向縣級財政拓展,大部分市實現市縣視頻會議系統聯通。二是不斷夯實網絡安全體系。在邊界安全方面,綜合運用網絡訪問控制、入侵檢測、VPN加密等多種技術,架設多層安全關卡,切實防止來自網絡外部的攻擊。據統計,省、市、縣三級已配備防火墻170多臺,嚴格定義訪問規則,實現對外部用戶訪問財政內部資源的管控。入侵檢測系統在省、市部署應用,實現了對入侵網絡行為的檢測監控。在服務器主機安全方面,身份認證、數字簽名驗簽系統在全省推廣實施,為財政業務系統提供身份鑒別、數字簽名、時間戳、統一授權、事件追蹤、安全審計等安全功能。省、市兩級安裝部署漏洞掃描系統,實現對關鍵設備和重要系統的漏洞掃描。在客戶端計算機安全方面,安裝應用網絡版防病毒系統,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病毒查殺體系;客戶端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完成升級并在全省推廣應用,實現網絡準入控制、違規外聯管理、移動存儲管理等功能。深入推進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,發現問題,及時整改。三是加快建設容災備份中心。省級依托政務云,建設完成全省財政數據災備中心,省、市兩級財政核心業務數據通過災備中心實現云端備份。按照財政部部署,開展全國財政異地災備系統試點建設,率先實現重要業務系統數據的遠程實時備份,標志著山東省財政數據生產中心、省財政數據災備中心(濟南)、財政部數據災備中心(西安)的“兩地三中心”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。
|